Be yourself! follow your heart!「做自己」?「跟從你的心」?

written by Jessica Lau

這彷彿是通往快樂的道路。如果一切真的這麼簡單,為什麼人會痛苦?為什麼我們會留在自己厭惡的工作、關係,讓自己留在痛苦裏面,停滯不前?

你不是不夠勇氣、不夠果斷、不夠好,才會停滯不前。人和所有動物一樣,一遇到衝擊、痛苦,自然會想大叫、掙脫。筆者想借用一個小朋友跌到的例子說明為甚麼我們和自己的感覺這麼疏離,繼而讓我們不能回應自己的感覺,做不到自己,停滯不前。

我們小時候跌倒擦傷腳(以下例子在說的是沒有生命危險的傷),大人們的處理方法直接影響我們和感覺的關係。

場景一

小朋友跌到後覺得痛,是一種衝擊。就像有人把石頭掉進水裏,水會用漣漪、微浪回應。過了一陣子,水便會回復平靜。同樣道理小朋友覺得痛,他要用哭、叫去回應並抒發。如果父母能在旁陪伴並讓這個漣漪、微浪過程完成,不干擾小朋友身體的自然機制,小朋友的身體只需要一點時間,便會像水一樣回復平靜。
當小朋友平靜下來,他們可能會想要抱抱,想找幫忙。這時候父母便可以開始回應,抱抱他們,幫他們處理傷口。

這樣的話,小朋友長大成人後便知道他可以有感覺,可以抒發並表達感覺。身體有一個自我平靜機制,平靜過後就像以前自然地找父母一樣,他也會有所行動去幫自己離苦。

場景二

小朋友跌到後覺得痛,是一種衝擊。就像有人把石頭掉進水裏,水會用漣漪、微浪回應。過了一陣子,水便會回復平靜。同樣道理小朋友覺得痛,他要用哭、叫去回應並抒發。

但不像場景一,場景二的父母非常緊張,不停說「沒事的!沒事的!沒事的!」「不痛!不痛!不痛!」並立刻把跌在地上的小朋友抱起來安慰。

父母絕對是出於愛和萬分好意。但這個身體回復平靜的自然機制被干預了。而且小朋友確實是感到痛和有事,但大人們一直在呼喊「沒事」、「不痛」。
小朋友感受到大人的緊張,那份緊張彷彿變成了主角,小朋友自己本身的痛感頓然成了配角。小朋友會想辦法讓大人冷靜,不再加重大人的壓力。

這樣的小朋友長大後會把重心放在別人,而非自己的感覺上。就像小時候重心放在「不要讓父母擔心」身上一樣。他會常問:「我這樣做別人會容許嗎?別人會怎麼想我?大家覺得可以的嗎? 別人會舒服嗎?」

而自己有感覺時也容易自我否定,和自己說「沒事」,難好好抒發回到平靜。
長久下去他和自己的真實感覺很疏離,收不到感覺給他的訊息,更莫說有力量為自己行動。他讓身邊所有人都很快樂,但自己不快樂,卻感覺動彈不得、身不由己。

場景三

小朋友跌到後覺得痛,是一種衝擊。就像有人把石頭掉進水裏,水會用漣漪、微浪回應。過了一陣子,水便會回復平靜。同樣道理小朋友覺得痛,他要用哭、叫去回應並抒發。

父母此時責罵:「為甚麼你這麼沒用!為甚麼這麼蠢!快點給我站起來!」
和場景二一樣,身體回復平靜的自然機制被干預了。小朋友還學會了有感覺是不應該的、是可恥的。當大人沒有滿足小孩子被幫忙和安慰的需要,小朋友覺得很不安、沒有倚靠。

長大後,他有什麼感覺也以自己為恥,覺得自己很沒用。他沒法相信自己的感覺是善意的提醒,所以根本不會走近這些「可恥」的感覺,更加沒有辦法相信世界會對他有善良的回應。
甚至因為學會感覺是不應該的事而長期麻木,再也覺察不了感覺。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們現在的冰封(停滯不前)是因為以上三個情景一定不只發生過一次!這一次是跌倒,下一次是默書分數沒有很好,下一次是學踏單車時沒有平衡好等等。

每一種感覺都是裝滿着禮物。他們告訴我們有什麼需要要去滿足。就如我們覺得害怕的時候,害怕寄了一個訊息給我們,告訴我們需要安全,大叫宣洩後我們會拔腿就跑,離開危險的處境。感覺本來就是天使般的指南針。我們身體本來就是有抒發宣洩情緒的能力(例如哭泣、大笑) ,回歸平靜後,人便自然以行動回應。

可能成長中父母對我們的感覺的反應,讓我們和自己的感覺越來越疏離。我們都長大了。從今天開始,我們可以重新認識我們的感覺,嘗試和感覺聯繫。感謝他們來到我們的世界,告訴我們重要的訊息。大家可以透過靜觀、寫日記、畫畫、音樂或任何藝術創作、尋求專業輔導及心理治療等等,多一點和自己的感覺聯繫,給他們安全的空間抒發,回歸平靜。再看看你的感覺會不會也能給你一些訊息及力量,讓你越活越像你自己。

願離苦得樂。

劉凱晴
輔導心理學家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編號2022-867

About Jessica Lau

Jessica Lau is a Counselling Psychologist who provides psychotherapy to teenagers, emerging adults and adults. She helps clients through anxiety, depression, anger, hopelessness, shame and self-hatred. And, as a grief counsellor, she helps her clients deal with the loss of family and friends, pets, or health and physical function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