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金屬毒性是現代社會的普遍問題。
並非所有金屬都有毒,但那些會損害細胞、干擾生理功能、加速細胞死亡的微量金屬即是毒物。切記:劑量決定毒性。
您或許認為只要居家環境整潔,毒素便不足為慮。但事實上,即便在香港這樣的發達城市,重金屬仍無所不在——存在於水體(含鉛塗層的老舊水管)、食品及商業產品中。例如稻米穀物因種植過程使用農藥、殺蟲劑和除草劑,成為砷暴露的常見來源。
除穀物外,海鮮更是汞等有毒重金屬的主要來源。這源於食物鏈累積:大魚吃小魚,小魚攝取吸收環境中汞的藻類等生物,毒素層層積聚。若每週食用大型魚類(鮪魚、鯖魚王、劍魚)超過三次,尤其養殖來源(相較毒素較少的野生捕撈)海鮮,可能面臨體內汞超標風險。合金牙齒填充物則是無機汞的另一來源,1990年代前的補牙材質尤需注意。
好消息是:重金屬毒性可治癒也可預防。
鉛、汞、鎘、砷等有毒重金屬無色無味。微量存在時往往難以察覺,但會通過皮膚接觸、呼吸、飲食進入人體。經年累月積聚體內將導致:
若有上述任何症狀,建議諮詢具重金屬治療經驗的專業醫護或自然療法醫師。診療時將進行全面評估,包含血液、尿液或頭髮分析檢測,並檢查肝腎功能等基礎生物標記(主要解毒器官)。醫師將根據結果判斷是否適合排毒,並量身定制方案。
自然療法排毒能安全清除體內重金屬。多數接受排毒者回報:
有效重金屬排毒需專業介入。自然療法醫師將依檢測數據定制個人療程。在進行毒素結合治療期間,您可透過以下方式輔助身體排毒:
攝取纖維:確保每日排便,防止排毒過程毒素再吸收。多食用豆類、十字花科蔬菜、燕麥、深綠葉菜及糙米,目標每日至少排便一次。
水分稀釋:每日飲用至少1.5升水,既能沖刷毒素,亦預防排毒期便秘。
皮膚是重要次級排毒器官——汗液中的毒素含量可能超乎想像。排汗可減輕肝腎負擔。若運動排汗量少,遠紅外線桑拿是促進毒素代謝的理想替代方案。
重金屬排毒是需謹慎規劃與專業監控的過程,徹底清除毒素可能需時數月。
排毒期間出現疲勞、頭痛或腸胃不適等症狀加劇屬常見現象,務必向醫師回報任何異常,以便及時調整療程緩解不適。
現實中我們不可能生活在無菌氣泡裡,但透過重視並減少暴露,您能強化身體自然排毒機制,降低重金屬累積風險。醫師將在療程中指導最小化毒素接觸的方法。
請謹記:開始任何排毒計劃前,務必諮詢具排毒專業經驗的自然療法醫師,以獲得最適合個人需求的方案。